前进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信息
发布者: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1-02-20 09:28:43   浏览次数:12343

 

 

 

 

部门名称

佳木斯市前进区
应急管理局

机构性质

机关

负责人

赵昇优

负责人
联系方式

15804548369

办公地点

前进区长安东路61号
前进区政府一楼

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午08:30—12:00
下午01:30—05:00

固定电话

0454-8312350

电子邮箱

qjyj12350@163.com

  区应急管理局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领导本单位、本系统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二)负责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中省市区直有关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煤矿除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政策,组织编制全区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按标准组织实施。
  (四)指导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组织编制全区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
  (五)建立融合与全省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信息传输渠道的规划和布局,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法统一发布灾情。
  (六)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承担区权限内应对各类灾害指挥机构工作,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建议,协助区委、区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各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七)统一协调指挥各类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指挥平台对接,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八)统筹全区急救援力量建设,负责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协调指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指导区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九)协助区消防大队统筹负责全区消防工作,包括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等工作。
  (十)协调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指导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
  (十一)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指导灾情核查、损失评估,依法开展救灾捐赠工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十二)依法行使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区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工作。
  (十三)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并指导监督实施安全生产准入制度。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依法组织指导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十五)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在救灾时统一调度。
  (十六)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十七)负责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律、法规,组织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各单位、各部门做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十八)承担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区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十九)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十)职能转变。区应急管理局应加强、优化、统筹全区应急能力建设,推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符合区情的应急管理体制。一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提高全区应急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全新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