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就任总书记后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百忙之中不忘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信慰问。他说:“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我还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您教我们语文,把课文解释得非常好。”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教师代表等座谈时,习近平专门邀请来了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陈秋影老师。话语之中,感念之情,溢于言表。
贵师重傅,意深行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信中,习近平深深期许,殷殷嘱托——
希望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希望学校做好美育工作,“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这是习近平同学校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教师们肩负着学生的未来,也肩负着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深蕴其情,深明其理,多次强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
尊师重道,更体现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政策文件,把对教师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
201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提出了具体举措。
刚刚过去的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强调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桩桩件件,整体部署,细致规划。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于整体上着眼,于细微处着力,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致敬榜样,礼赞奉献
习近平曾这样描述心目中的好老师:
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这样的好老师,习近平衷心赞誉。
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习近平说:“耄耋之年,你们初心不改,依然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特别是周令钊等同志年近百岁仍然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殷殷之情令我十分感动。”
这是对老师们兢兢业业、一生奉献的礼赞。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北侧的小庭院看望部分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新华社发(盛佳鹏摄)
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习近平说:“你们对教育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学生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习近平说:“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这是对老师们耐得寂寞、扎根基层的礼赞。
习近平感念教师的人间大爱:“我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就是人间大爱。”
习近平感念“化作春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教师们:
对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习近平强调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习近平称其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个人,师恩如山;于国家,师德如海。
这几封书信,连接着习近平的山海情怀。让我们跟总书记一起,致敬“园丁”,礼赞奉献。